世界上最有效的药是免疫力吗

2020-03-02 14:01:13  来源:健康编辑说  作者:燕儿飞  编辑:社网站  浏览:8675


  记不清这是第几天没出门了,唯一“放风”(买菜、取快递)的机会也“让”给了娃他爹。

  这两天看视频,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《新京报》采访时说:“世界上最有效的药是人体的免疫力,现在对于新冠患者除了隔离,就是帮患者挺过2周,2周后,患者自己的抗体就起来了,自身对这个强大的病毒就有抵抗力量了,现在医生做的事情就是‘熬’,熬到体内抗体恢复到可以对抗病毒。”

  说白了,就是拼免疫力。虽然现在医学界对这次的新冠状病毒还在认知中,每天可能都有新发现,但免疫力起关键性作用是个共识。

  日常我在编辑健康类图书时,也时常会遇到免疫力的问题。很早以前,我们都是写如何提高免疫力,后来跟一些医生、营养师聊天,自己也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,发现写“提高免疫力”并不严谨,因为免疫力也不是越高越好,所以后来再编辑图书时我们都将“提高免疫力”改成“调节免疫力”了。不过很多人还是需要增强免疫力的。

  现在很多人都在吃维生素C,希望可以快速增加免疫力。这个可能心理作用更大一些。免疫力不是说补就能补出来的。当然,如果近期减少出门,导致吃新鲜蔬菜水果的数量有所下降,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也是OK的。

  人体免疫系统就是人的健康维护体系,怎么强调人体免疫的重要性都不为过。

  免疫系统是机体内非常复杂的一个机制。简单说,免疫的这个网络由三部分组成,免疫系统通过三道防线来保护机体。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体天生的免疫能力,第三道是后天获得的,也就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,最后这道防线能保持对炎症(感染)的记忆,对于一些炎症(感染),可能由于后天的免疫记忆(抗体的产生),一生不会出现第二次,这也是婴儿出生后,就要进行各种免疫接种的原因。

  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是跟人体免疫有关的,人们之所以得病,一般与三种情况有关:免疫系统认不出“坏分子”;把“好人”当“坏分子”了;虽然认出了“坏分子”,但实在打不过。

  不过从我编辑图书的经验来看,大多数读者对机制、原理问题并不太感兴趣,更想知道的是 “我该怎么办?”

  我查阅了一些书籍,再加上以往编书及个人经历,长远来说:

  ▪ 均衡营养。要好好吃饭,啥都吃点(野生动物就算了)。这个大家都知道,不细说了,七大营养素(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水)要齐全。

  ▪ 适当锻炼身体。我正在编辑的一本武学泰斗吴彬老爷子写的《行意合一享健康》一书,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运动指南,简单概括就是每周要有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或75~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,或两种活动量组合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多数国家都强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,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进行。一般人不提倡挑战身体极限,能长期坚持是关键。

  ▪ 打疫苗。这一点很多人都容易忽视或者对此存在一些误解,害怕疫苗的不良风险。其实接种疫苗为的就是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,而且这个免疫力一旦产生,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记忆很久。张文宏医生告诉我们,人类能够走到今天,对人类卫生贡献最大的就是疫苗和清洁的饮用水,这两个是使人类寿命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。疫苗分两种,一种是强制性注射的一类疫苗,还有一种是二类疫苗,流感疫苗就是二类疫苗,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达到60%的预防率,因为流感病毒每天都在变异,能达到这个预防率也不易了。建议大家每年及时接种,特别是老年人、儿童、肥胖者、免疫力低下者。

  ▪ 好好睡觉。这一点应该是见效最快的。今天早上同事在汇报家里疫情时,焦虑地说:“我老公昨天开始头晕、乏力,但是不发烧。”我说他是不是最近老看手机,睡觉晚。同事说,倒是不怎么看手机,但是除了工作就是看电脑玩游戏,睡得很晚。我说你今天晚上让他10点前睡,就没这症状了。

  其实我自己也是,最近一直在家办公,多数情况都是靠手机来沟通,感觉比单位上班累多了,连续三四天忙到晚上八九点,马上睡觉?不存在,朋友圈还没刷呢,没有一天是晚上12点前睡的,每天又不出门,没啥运动量。前天早起开始嗓子疼、胸口痒痒的想咳嗽,浑身也有点乏力疼痛。于是就赶紧煮银耳莲子羹喝,再加板蓝根,中午增加午睡,晚上11点前睡觉,睡不着就闭眼躺着,肯定是比半靠着看微信强。结果今天早上所有症状全无。这样的情形也有好几次了,所以我觉得休息好是最快提高免疫力的办法。